乔行菁听了,似乎是想到了自己那个不省心的生母梅姨娘,低头沉默不语。
薛夫人看了看她,继续说道:“我说这个,也并没有什么旁的意思。
只是你们几个女孩子如今也都大了,这些事都要记在心里。
等将来你们成了亲,便是真的生不出孩子,也不能像二嫂那样,必须自己要先撑住了!
不论怎么样,乔家都是你们娘家,都会站在你们身后给你们撑腰!
到了那种境况,你们是抬举个陪嫁丫鬟也罢,去外面买个好生养的小丫头也罢,就是绝不能低了头答应丈夫娶什么贵妾!
要真是那样,乔家也是白养活你们十几年了!
都给我好好的记住了!”
廖乔氏也温柔的道:“四嫂说的你们可真要好好记在心里。
咱们女人家,一辈子本来就不容易,若是自己再不撑住了,那到时候,得意的可真就是旁人了。”
薛夫人又接着道:“便真是到了那一地步,非纳了贵妾进门不可,那你们也要学学南府的你们三婶。
南府的你们三叔虽是庶出,可当年也是堂堂的两榜进士出身。
他如今在翰林院任正八品的五经博士,虽说听起来品级不高,可那却是个清贵的职位。
将来一旦有了机会、往上升上一步,他就能任了编修去编书,这样也就自然入了圣上的眼了。
等他再熬个几年的资历,下放到下面任个知县还是绰绰有余的。
你们三婶是京城的清流李家的嫡女,人家李家也是世代官宦、诗书传家的世家,在仕林中也颇有美誉。
当初要不是李家老家主看中了你三叔的稳重踏实,也不会把家中的嫡女许配给他。
虽然后来因为她多年无所出,二婶又给三弟接连纳了三房贵妾和五个姨娘,可那又怎么样?如今虽然三弟在盛京任职,三弟媳在家里侍奉二婶,可人家照样立得住!”
乔梓璃不由得想起方才在家中见到的南乔三夫人李氏,她穿着淡绿色的十样锦妆花褙子,下面系着莲青色湘裙,盘桓髻上簪着一对纯银的累丝芙蓉花簪,右手上戴着一串紫檀木的手串,生的面如银盆,眼如杏子,举止温柔,持重寡言。
可再想到她这些年,能面对着后院的八个妾室而八风不动、镇定自若,且曲老夫人和乔镇素来也都是颇为敬重她,这其中固然有她娘家父兄大多是各地手握实权的官员的缘由,可那也要她自己能在后宅立得住、压制得了妾室才行,由此可以看得出她并非池中之物。
乔梓璃虽在思索,却也没有漏听了薛夫人的话:“再说说你们南乔的大姐姐。
你们也都知道,南乔的二老爷膝下共有两个嫡女、三个庶子和三个庶女。
这其中,他的那几房妾室里,资格最老的就是韵姐儿的生母张姨娘了。
当年张氏乃是二婶房里的大丫鬟,后来被二婶给了钟二哥做通房;二嫂进门之后,因着多年无所出,才把张氏抬了姨娘,后来就有了韵姐儿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