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就别跟我废话了!
赶紧回去!
麻利儿的!”
“那好吧……”
关雅玲委屈的回了琴房,她手机就只剩一格电了。
她的性格有点肉,被李孝妮一嗔,没敢多讲。
于是不得不拿着充电器回了琴房,正好在钢琴旁边的不远处,墙上有个插座,她就借口充电,把手机放在算是最好的聆听位置了。
李薇因为去叫人了,是最后一个进琴房的,她进来后将门关了,坐到关雅玲旁边,距离林在山很近的位置,一起虚心受教。
这么一大伙人,在屋里坐着,你一嘴我一嘴的一直在聊天,乱糟糟的。
吴一凡看人到的差不多了,便大声咳嗽了一声,喝众人:“都安静安静,让林老师说话。”
“凡哥,您别给我弄的真跟个老师似的,咱们现在主要是讨论讨论《唱作人》下轮命题的事,可不是我给你们上课啊。
咱们大家共同讨论。”
“哈哈,老林,你就别谦虚了。
借这机会,你给震海他们讲讲,你到底是怎么创作的啊?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心得啊?”
“创作这事,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方法,大家都是音乐人,都有自己的创作习惯和心得。
我就简单说说我的创作习惯吧。
编曲咱们不谈,主要就是说说这词和曲。”
林在山结合着上一世的经验,很笼统的给大家讲:“我一般写故事性比较强的歌时,都是先有词,才去作曲。
我要想写一件事或一个故事的歌,我会把这故事的方方面面都想的很细。
尤其是涉及到的人物的性格、基本信息、心理状态等等,我都会想的很具体。
我一定要有一个很鲜活具象的形象。
构建出很明确的故事场景了,以及这个故事到底要传递出什么样的感情来。
都想好了,想全面了,甚至想写出一篇小作文来了,这之后我才会由繁入简的把它简化一首词,再给它作曲。
这样做,可以给我激发出有更多的也是更贴近这个故事的作曲灵感。”
听林在山讲这个,邱震海他们都反映过来了。
林在山刚刚即兴做的那首《芹菜》,就是这样做的。
林在山继续讲:“反过来,给曲填词时,我一般写的词都比较抽象化,就算是讲故事的词我也不会讲的很细很有针对性。
因为旋律本身所蕴含的情感,它本来就是一种比较抽象化的比较个人化的情感,如果填的词太细了,会限制旋律本身的情感释放。
当然了,也有例外的时候。
这还是要看大家自己的创作习惯。
至于说什么特别的创作技巧啊,怎么运用音程,怎么设置小节。
什么时候给旋律断口……等等等等,这些创作技巧书上有都教。
网上的音乐论坛上也有不少行内人互相切磋的经验,这个我就没必要多说了,大家该知道都知道。”
林在山将身子背过来了,把白T恤后背的Beyond论坛地址亮给了众人:“上网和同行切磋,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和丰富自己创作经验的途径。
你们可以来我们Beyond论坛多多交流——就我背后这个网址。
我没事时都会在这论坛上泡着,大家可以过来一起切磋提高。”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
